历史
斗气书院 > 历史军事 > 万历明君 > 第123章 蒲鞭示辱,脱胎换骨

第123章 蒲鞭示辱,脱胎换骨(2 / 5)

“当初楚子弑王谋逆,数千兵丁固守王城,他邬景和处置之后,怎么没有就地审结行刑?”

“彼时他还知道将人送入三法司结案,由世庙朱批,九月诏告太庙后,才在西市凌迟。”

“如今同样是谋逆,他邬景和就敢跟朱希忠独断专行了,原地杀戮!”

“是不是世庙说的话,在他邬景和、朱希忠那里好用,未亲政的陛下,他们就不放在眼里了!?”

何永庆堂堂正三品大员,说话被打断就算了,还被王之诰训儿子一样训,实在难堪。

心中更是委屈难言。

他就一传递奏疏的,对着他作色干什么?

你们要撕这个咬那个,指名道姓弹劾便是,何必在这里隔山打牛。

大理寺卿陈一松也附和道:“毕竟是宗室,哪怕铁证如山,又岂能私自处置?”

“天下的局势都在陛下肩扛着,镇压局势这几个字,还轮不到朱希忠跟邬景和来说。”

“无论如何,今日大理寺也要弹劾朱希忠!”

三法司跟礼部不满,实在太正常不过。

连诛杀亲王这种大事,都越过了有司。

以后皇帝干脆每次就叫锦衣卫出马就是了,还要有司做什么?

这个口子一开。

今天杀亲王是便宜行事,明天杀个侍郎,后天杀个尚书,是不是都是便宜行事了?

干脆给朱希忠封个九千岁,天天便宜行事算了。

当初南直隶好歹还知道组个三法司,定罪以后槛送京师。

怎么到了湖广就胡搞一通了?小皇帝是不是越活越回去了?

只能说,王之诰、陈一松明着在骂朱希忠、邬景和二人,实则还是在质问皇帝。

尤其是王之诰,他前次南直隶风波,害得自家儿子被按律流了二千里,多少对皇帝有所不满。

怎么,那时候让我国法为重,现在换你的人,就要死保了?

王之诰再度附和陈一松:“我这就禀明陛下,奏请召朱希忠回京,诘责湖广之事!”

“锦衣卫横行跋扈,简直有失体统!”

兵部工部一如既往站在一旁看戏。

倒是几名言官,出言附议,都认为朱希忠有僭越之嫌,理当召回诘责。

理当问明缘由后,行削爵罚俸之事。

何永庆明白不是冲着自己来的,只是出气筒罢了,也懒得在乎这些人的语气。

他忍着委屈,好歹将事情始末说完整:“此外,邬驸马还临机决断,处置了各大王府。”

“收归了各藩宗产,交予内廷、礼部宗人府、户部、王府属官分治。”

“同时,将各藩各府禄银,改为定额。”

“并开放各藩商禁……”

何永庆长话短说,又将奏疏传阅各位同僚:“具体事宜,陈列在奏疏最末。”

这话一出口,不知多少人勃然变色。

“邬景和实在放肆!”

“他还指使起六部和内廷了,不知道的还以为他是什么身份。”

诛心之语,层见迭出。

死个亲王,不过是饭后谈资,大家笑一笑也就过去了。

但要是有人想开放宗室商禁,那大家就动真怒了这不是来抢饭吃!?

做生意凭的是什么?

不是看后台看关系,难道还是所谓的能工巧匠跟营商水平?

官绅官绅,欺负普通商人跟老百姓,自然是自然是无往不利。

你这内廷、户部带着各大王府出来经商,那大家到时候生意遇到了,难不成还得各凭本事?

那怎么行!

工部右侍郎刘光济,本是下个月就要致仕,归乡享受官绅生活的人,此时也不得不站出来说一句:“元辅,阁老,诸位同僚。”

举报本章错误( 无需登录 )
最新小说: 杜林日记 谍战:红色掌柜 早安大明 亮剑:老李要枪不要! 从博德之门开始的无限旅途 寒门枭主 明渣的逆袭 万历明君 神尊强宠,废物小姐竟是绝世女帝 人在大唐,父慈子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