同时积极主动与朝廷沟通,命京师一带多余的兵马继续南下,尤其是将陕西、山西一带的兵马调动过来。
虽然湖广的粮草断绝了,但是只要敢于苦一苦百姓,那么就有机会从山西、四川方向获取粮食。
其实刘云龙也好,陈先赟也罢,他们都不知道,所谓的湖广粮草后勤断绝,确实起了逼迫朱大典率军后撤的作用。
但是不致命。
真正致命的是,大乾军民地方救民会组织以及乡镇政府源源不断的坚壁清野政策,袭扰政策,情报部门暗杀政策。
让朝廷的兵马陷入了百姓的汪洋大海战争之中。
逼迫朝廷兵马不得不过分依赖后勤,一旦后勤出现任何问题,这战争立刻就进入一种没法打的状态。
不然按照朝廷大军以往的操作,后勤断绝了,抢老百姓就是了。
可现实条件是真的不允许啊,大乾的政权已经深入到了乡镇。
那是一种寸土必争的战斗。
当朝廷兵马下乡,下村去收集粮食的时候,早就收到了消息的乡镇官员,会立刻组织全乡的兵马撤退,并留下游击队跟朝廷兵马进行无休止的后方战场的战争。
朱大典其实自己早就烦透了这一场没有休止的战争。
他虽然每次给朝廷上书,都报喜不报忧,甚至也在努力交锋,其实他比谁都清楚,这一场仗到底有多难打。
即便是拿下青州府又如何?
大军继续南下,那边儿便是沂蒙大山了,那才是大乾真正的龙兴之所在。
大乾的兵马如果不能一战定胜负全部消灭,只要有溃兵逃入大山之中,这仗就几乎没办法推进。
所以朱大典才打定主意,在青州府较量,一方面想要消灭青州府的守城部队,一方面也想接着青州府守军做诱饵,吃掉来犯之敌。
待没有了主力部队之后,他再慢慢收拾地方,打治安战。
同时朱大典心里也已经开始在琢磨着退路了,因为作为对手,他真的非常了解大乾。
当前几天得知侦骑报告说张焘所部在汝宁城下遭到拦截,汝宁守军近万人崩溃之后,他几乎顷刻间就有了决断。
当时张焘虽然硬着头皮继续朝着汝宁城发起进攻,但是身在青州府的朱大典却是已经判断出来:粮道是彻底无法打通了。
因为即便张焘杀进了汝宁城,也是很难往外运输粮食了,顶多就是保住他自己而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