守在关中不方便骑兵冲杀, 他也不耐烦打守城战。另一条道就不同了,那边可以正面对决,而且地形也不算难走,不会妨碍骑兵行动。
汉函谷关距离洛阳就百里不到,后头三百里的位置才是秦函谷关。这个位置距离河洛平原太近了,关隘开口确实是大。
把吕将军哄走了之后,曹操开始安排防守事宜。
虽说陛下是特意绕开了洛阳,先把诏书下发到各地的。让各州准备讨伐董卓,再往洛阳去信。
但也难保洛阳那边不会提前得到消息,选择趁各地军队过来之前攻打西都。
他曹孟德可不能在这个事情上马虎,陛下的安危最重要。
函谷关这里有本身就驻扎在这边的守卫军,陛下后续还调遣了关中其他地方的军队过来支援,撑到讨董联盟赶到洛阳不成问题。
洛阳董卓那方确实提前看到了诏书内容,不过也没比正经诏书送达早太久。
毕竟董卓忙着呢。
又要给自己人封赏,又要和袁隗争权,还要应付洛阳城内不服管教的大臣和世家,一时间简直焦头烂额。
刚开始董卓收到各地在组织兵马要打过来的消息时,没太放在心上。他在皇帝失踪的时候拥立新君,各地肯定要以他不忠为由讨伐他,他早就猜到了。
不过他可不怕这个,各地军队能有他从凉州带来的能打?
说起来也怪袁隗从中作梗,早同意他伪造小皇帝的尸体不就没那么多事了?
袁隗反而觉得董卓是个傻子——你倒是找个和皇帝长得一模一样的人出来啊!
尸体哪有那么好伪造?又不能随随便便划花脸,不然人家一看就知道是假的。算来算去还是烧焦的那种最合理,偏偏放火的是他们袁家的袁绍,要是别人就好了。
袁隗心里把袁绍这个傻缺骂了个狗血淋头。
可惜袁绍早就溜之大吉了,没法被袁隗拎过去当面骂。
这人在听说董卓想坑他一个害死皇帝的罪名时就气得跳脚,直接带人离开了洛阳。
不走等着被董卓弄死吗?
万一那家伙一不做二不休把他杀了,然后对外宣称他害死皇帝畏罪自杀,他冤不冤?
因为和董卓的这个私怨,袁绍跑去冀州后听说了皇帝诏书的事情也没想着给洛阳送消息。
好吧他也送不了。